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有關廢票的回顧與展望

全辯十六結束,梁澤宗聲稱全辯所有辯題的設計都對我國時事有所關懷,這話說得太滿,該不該歡迎外星人那題我就不認為關懷了我國什麼時事。其他題目設的不太好,但為家國把脈的精神還是看得出來。要是把投廢票是不是愚昧之舉這題納入賽事就更好了,這是時下最需要梳理的議題之一。

對這個辯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此題沒有可辯性。反方,即捍衛投廢票不是愚昧的一方在馬來西亞語境下其立場不可能得證。

以制度言之,投廢票沒有積極意義,因為在我國選舉制度中,即便廢票數遠高於多數票,得到多數票的一方依然會勝出,遂無制衡力。選區劃分不公之下,廢票往往有利於國陣。

在現實層面,不以推翻國陣霸權促成輪替為考量、錯判或做出無濟於改革之事的行為就是愚昧;在價值層面,令邪惡的壓迫者獲益,或以選票作為宣洩不滿的工具是愚昧。這是正方兩種主流批判。

反方的論述在華社中較難展開,試圖開拓者可能會承擔巨大的輿論壓力,甚至各種謾罵與攻擊。我的立場是此題可辯,我必須為反方提供一條論證道路。

在此之前,雙方都必須承認國陣有許多問題,正常的馬來西亞公民不會為其辯護,兩條惡法提呈國會強硬通過之後尤其如此。

無論哪一方在辯論中列數國陣劣跡都無助於論證,因為廢票的興起是源於對兩大陣營都不滿意這一背景。所以辯論的語境應該是:絕不投國陣,但希盟造成了爛蘋果兩難,我們可不可以也不投它?

也許有人會質疑爛蘋果兩難,梁澤宗也認為接受爛蘋果兩難的想法是一種思維的怠惰。在此我需要簡略的證成。

第一、希盟延續種族主義政治,無法塑造更公平的社會。林奕慧奉改朝換代之名一文詳論希盟宣言之種族主義,此處不贅述。

這意味著處於人口弱勢的群體仍被排除在國家政策考量之外。希盟宣言大量的土著優惠意在爭取馬來保守派的支持,從馬來海嘯論也看出,朝野兩大陣營已沒有必要爭取其他群體的支持。

於是,不論怎麼輪替,人口弱勢的群體之利益將不受保障,逐漸被邊緣。對此,左行風已有無關原則、情緒和理想主義的反希盟理由一文論證。

第二,希盟一意孤行,難容異見。希盟引以為傲的檳城政府無視議員鄭雨周諫言,發展規劃失當導致土崩,釀成人命傷亡;欲舉馬哈迪為相時林冠英以 “忠於黨者必會接受這決定” 暗譏反對者桑吉柯為叛黨者,藉此壓制反對聲音;無視選民意願,任意委派沒有民意基礎的候選人。凡此種種,希盟專制特性可見一斑,不利於選民監督。

黃進發認為有意義的兩線制是形塑兩個具有足夠相似度,而又有一定差異的陣線。從上可見希盟與國陣確實相似,但差異在哪?

也許是希盟成員黨實力相對平均,因此大家認為各黨可以互相制衡、馬哈迪主義不會復辟、選舉改革比較有可能。

但這是建立在兩個脆弱的假設上:一,希盟有制衡馬哈迪的籌碼;二,馬哈迪和土團黨會待在希盟,而不是在擊垮納吉後重投國陣,恢復昔日輝煌。相關論證可參考拙作啟蒙與救亡的變奏有關制衡方案的疑慮。同時須強調,馬哈迪由始至終只承認一個錯誤:欽點納吉為相。

想論證希盟比較好來說明投廢票不應該就必須回應上述挑戰。

前提確認,接下來先檢驗正方對廢票的指責是否合理。

從政治現實看,若以能否促成輪替為標準,正方有必要證明投票確實有可能成功,才可以證成對廢票的指責。

本屆選舉反風勁烈,然而在選區劃分不公、希盟表現欠佳、馬哈迪效應等因素影響下,勝算有多少?

默迪卡調查中心5月1日民調顯示,希盟在西馬整體支持率有43.7%,比國陣40.3%為高,伊黨則獲16%選民的支持。希盟的巫裔支持率在三週內攀升7%,但多數來自於伊黨,巫統的巫裔支持率只下降了1.8%,希盟要在偏頗的選舉機制下勝選,巫裔支持率至少還得增加6.2%。以趨勢來看,投票有可能成功輪替,廢票肯定不能,這指責初步成立。

從價值層面看,廢票獎勵壓迫者國陣,並不可取,但希盟也可能變成壓迫者,證據是它與國陣同樣擁抱種族主義政治和奉行專制管理。要是爛蘋果兩難成立,那麼這項指責就不成立。

指責廢票作為發洩的論述也面對同樣的難題,投票給希盟其實也是宣洩對國陣的不滿,兩種宣洩不滿,何以有高低之別?投票者又站在什麼立足點去批評廢票者?

我們必須意識到,希盟的墮落令其喪失了道德制高點,在價值上為其辯護注定是徒勞,所以網路上的辯論到後來都只能訴諸利益考量,興起反原則、反理想、反道德的政治思考模式,開始談大局。

大局論的邏輯很簡單,不促成輪替就沒有改革,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先改朝換代。在這種選舉至上的思維,即便有再大的隱患都可以置之不理,換了再說。

討論至此,可以看出正方的思路主要都圍繞在改朝換代這一目標。在改朝換代為標準的討論中,廢票難佔便宜,因為廢票絕不是為了改朝換代,而是為了民主化進程。

廢票不愚昧是因為可以證成投票給希盟有阻礙民主化進程之處,所以即便正方在現實層面論證到投票確實有利於改朝換代,實際上並未證成廢票為愚昧。

因此,我們首先要追問,為什麼改朝換代是大局?一般人答不上來,但黃進發認為,國陣不可能會改變,因為現有選舉制度有利執政黨,唯有輪替才比較可能,因為希盟成員黨實力相近,比例代表制會更有利於生存。改革選舉,其實就是為了民主化進程。然而,沒解答本文在論證爛蘋果兩難的段落中提出希盟成員黨無法制衡馬哈迪與土團黨的疑慮,投票者所謂的大局帶來的利益依然存疑。

若把現在的希盟送上權力的高峰,那意味著選民認可了種族主義政治,在接下來的政治生態裡,種族主義政治將成為各政黨(朝野)的主要追求。這令平等社會的追求更步履艱難。選民的對手從國陣,變成了國陣和希盟;選民從與反對黨聯手,變成了單槍匹馬。民主化進程阻力加劇,一大弊端。

這跟承認種族主義政治的存在是兩回事。承認其存在是相信此事為客觀事實,但認可其存在則表示其存在為合理。投票即是認可。不要說事後會努力鞭撻希盟,因為大選過後選民更沒有籌碼去要求希盟。

更可慮的是選民所剩無幾的制衡力也被放棄。我們可以看到,支持希盟是一趟標準與要求不斷下調、不斷向惡劣妥協的華麗冒險。當選民以廢票要挾,最應該害怕和妥協的本是希盟,但情況弔詭地相反。

這是因為選民的聖王思想作祟,他們把政客當作先知和英雄,把政黨當作通往救贖的宗教。這就是為什麼末日論大行其道,需要盡力洗白曾經的威權者形塑其英雄形象,當有要求的選民譴責希盟時會被攻擊。這是宗教狂熱的特徵。改朝換代建基於此,何其可怕。

選民忘了他們追求的是民主,而民主生活的救贖不在於政黨,不在於領袖,而在人民。選民需要有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所以政客必須聽取意見,迎合選民的要求。當他們乖離選民的訴求,就無法獲得授權。選票應該是選民箝制政客的鐵鍊,不是保送政客獲得權力的入門票。

不要以為這次大選投票給他們就是授權於他們,這是一種虛榮,因為實質上選民並沒有選擇,選民並沒有作主,而是被政黨借勢騎劫,利用了國陣造成的民怨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標。

在墮落的希盟入主布城的一刻,就是手中鐵鍊徹底崩碎之時。此後,政客會堅信,不管怎麼墮落,只要對手更墮落就會得到權力,於是費盡心思抹黑對手即可,不必去思考怎麼提升自我;選民也會堅信,打倒惡龍就需要另一隻惡龍,所以只要不斷尋找惡龍,在五年一次的決鬥中搖旗吶喊即可,不必思考如何創造一個惡龍無法作惡的世界。

惡龍在勝利中腐朽,成為我們下一隻要對付的惡龍。循環往復,我們終有一日要夢醒,只有自己變成龍騎士,手握屠龍刀,打倒惡龍才能免於惡龍的統治。

所以,廢票的目的其實是收緊希盟脖子上的鐵鍊,讓即將打敗國陣的惡龍聽命於民。驅虎吞狼之計風險極大,往往才出狼窩,又入虎口,何進引董卓入京是為一例。除非我們可以馴服猛虎,否則必有後患。很可惜,廢票作為重奪民權的一個運動,在萌發之際已被摧折。選民沒有制衡政府的力量,是民主化進程的一大阻力。

最後,馬來西亞選民在第十三屆大選之後普遍冷漠,因為他們的熱情被消耗,他們面對極大挫折,對政治失望。我們必須確保這次的輪替必然帶來良好的改革,否則選民再度幻滅,對改革徹底失去信心,日後恐怕再難聚集力量對抗威權。而墮落的希盟恐怕難以達致此要求。

綜上,投選希盟票的利益存疑,而有確切隱患是我們應該避免的,所以投廢票並不愚昧。

改變現況的不是選舉,而是選舉前我們所付出的努力。選舉不過是社會改革階段性成果的驗收。投票當然有意義,但一票絕不足以救國。

馬來西亞的共業是公民怠於監督所致的體制敗壞,所以我們應該形塑一個鼓勵監督的社會,建構民權。

首先要建立一個完整的資料庫,方便選民查閱所有參政者(不論朝野,只要參與競選就可以記錄)的資料,包括其議程、政績、履歷、個人資產等。如此一來,減輕選民關注政治動態的成本,也方便對政客的問責。

其次要在政壇塑造良好的辯論風氣,讓民眾檢驗政客的政績和政策。這當然不是兩個政客間的辯論,否則多半會淪為互丟糞便的鬧劇。辯論應該由各領域的專家與政客對質。

這兩者只是非常粗糙的構思,如何施行我沒想透,只求對各位改革者(尤其是廢票論者)有所啟發,也就不枉了。

通篇文字也許充斥著理想主義,也許離地,那又如何?重點是這樣的理想值不值得追求。如果值得追求,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怎樣達致,而不是放棄理想,換成更現實的目標。

刊登於:當今大馬讀者來函
https://m.malaysiakini.com/letters/42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