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教師有什麼樂趣?在考慮是否成為教師時務必好好思考,因為人生有涯,時光不復,我們若無法在佔據人生極大部分時間的工作中找到樂趣,那我們生命就會有一大截是黯淡、苦悶、無聊的。
然而,只追求其樂趣而不問其苦況是很危險的,因為這可能導致我們誤判,無從得知為此付出的生命是否值得。同時,只看見光明的雙眼容易被黑暗刺傷,毫無準備的心房會被失望擊垮。
因此,下文將從體制、教學與學生三個面向比較當教師的苦與樂,供後來者參照。文章以我個人經歷過最惡劣與最美好的情況為主調,未必是常態。然而,比較風險和效益的時候,以最極致的境況對照自己的底線才有意義。
體制
教師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為了方便國家監控且有利於學校管理的各種規則、文書工作和程序。這些繁瑣零碎而與教育之成敗沒太大關係的工作將佔據教師的許多時間,令你疲於應付,妨礙你享受教學的樂趣。
若你是一位能獨立思考的教師,就會懷疑這些規則、程序與文書工作是否必要、是否會為學生帶來什麼壞處。直性子的會質疑管理層,甚至與之爭執,但多半沒用,因為管理層總是傾向維護它的權威和既定規則。聰明(狡猾)的就陽奉陰違,選擇性服從,但有風險,即使你做的事情在教育層面來說是對的,管理層也不會容忍任何意義上的不服從。
請認清一個事實:對國家而言,教育只是型塑未來人力資源的工具,因此它必須嚴加管控,確保能夠生產出合乎己意的人。所謂合乎己意,除了符合經濟需求,當然也易於管理;對校方而言,教育是一門生意,所以它必須迎合市場和政府的標準,爭取市場和政府的信任(一般以星級來評鑑),所以它必然與政府的態度相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是型塑學生人格最直接的負責人,自然就成了政府達致目標的器。鑄造菜刀只能使用菜刀的模板,要控制產品就必須控制工具。這必然導致他們對教師異議的容忍度低,因為他們不能容許工具有自主和批判意識,否則就不能產出合乎標準的產品。因此,質疑或對抗體制都不太可能有效有好結果。若是新教師,就更沒有對抗的資本,根本不會有人信服,即使你說得很有道理。在專制的制度下工作,被迫屈從權威,忍受個人自主與意志被壓制,這是最苦的了。
最樂的自然是“君臣遇合”,如宋神宗與王安石那般,一同變法,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最後雖然失敗了,但上下同心,上位者尊重下位者的意見,與掌握“治道”的士大夫“共定國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做事,有尊嚴有作為,還有什麼更樂的?稍次,遇上開明、理性、尊重教師與看重教育的管理層亦是教師之樂。這樣的管理層至少能與之說理,能聆聽異議。然而,如同宋神宗與王安石的“君臣遇合”,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學術
接著,教師必須面對日益功利媚俗的教學要求。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思是從前(孔子之前的上古時代)的人學習是為了自我超越,成為更好的人,而現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的人學習是為了待價而沽,賣弄自我,期望能得君王青睞,為其所用。所謂教育日益功利,正是為人之學大行其道,為己之學不受待見。
現代教育課程的首要考量不是學科本身有什麼內在價值,也不是對學生特別有益,而是到底能為學生提供什麼就業機會。這很符合制度的要求,不論古今中外的有識之士,都已經注意到這點。於是我們看到,修讀科學就是為了成為什麼什麼工程師,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再是為了追尋宇宙的真理,滿足人求知求真的本性;學習中文則是為了跟中國商人和官員交流,謀求進軍中國龐大市場的機會,而不再是品味語文之美、文化之華、文明與歷史之深沉、思想與哲人之耿光。這一切的結果,就是應試教育在我國深紮其根。只要政府的教育思維沒有改變,就算它真的把考試自體制移除,也無法改變應試教育的現實,應試教育總會以其他形式借屍還魂。
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中,教師要做的不再是培育學生的人格、審美、理性等價值,也不再是倡導思考、求知、求真、求精等精神,更不是訓練邏輯、判斷、批判等能力,讓學生能夠思想自由,精神獨立,而是誘導或強迫學生把教條和標準答案死記硬背,把各式試題做得爛熟,然後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奮筆疾書,以試題旁括弧裡的分數為標靶,以散落桌上緊握手中的筆為槍炮,把紅的黑的藍的鮮血和腦漿灑滿試紙。師生不再從學問的推進、切磋和商榷中得到滿足感,而以試卷最終的得分高低為喜怒哀樂。何其可悲。
然而,更可悲的是教育弱智化。既然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謀職生存,那它就必須盡可能確保人人都能達到標準,正因如此,標準注定會不斷下調。
舉例而言,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與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文憑(STPM)中文科年年都有考生或家長投訴試題難度太高。這對出題者有什麼影響、來年的試卷是否變得更容易我無法確定,但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出題必須要考慮學生的程度、試題因應學生優劣作上下調整,幾乎是定則。這裡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不是去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程度而是下放標準?如果有學生無論如何都無法在既有標準下達標,為什麼我們不是讓他明白自己有何不足並提供努力的方向而是讓他以為自己已經夠好了?
身為教師不再是為知識和學問把關、維護知識和學問的尊嚴、追求更高的境界,反而要迎合平庸媚俗,沒什麼比這更苦的了。
教學的樂趣在於與學生一同追求精深的學問,一同修行,一同進步。這是制度無法保障,只能看運氣,有沒有遇上肯配合的學生。這是另一層的“君臣遇合”,可遇不可求。
學生
其三,教師最主要的責任是學生的成長。我也會這麼說:教師只需要對學生負責。制度會影響教師的苦樂,但其影響也不過冰山之一角,學生才是教師苦樂之源頭。就算整個制度為教師帶來極大的壓迫、極大的窘困,只要學生爭氣,成人成才,那一切都不算什麼。
教師與學生一樣,適當的認可是滿足感的來源。這裡說的認可不是說要學生喜歡你、對你言聽計從、稱讚你是最好的老師還是什麼的,那些都是學生一時之好惡,當下相處的結果,教師聽起來當然很開心,但不至於是教師的最樂。
教師需要的認可,是學生承認他(她)在自己生命中的貢獻,承認教師確切影響了自己,變成更好的人。這都不是一時三刻能看清的,必須用盡一生的時間,有足夠的閱歷和人生經驗,最後回首少時才能斷定。這樣的樂最極致,卻也最遙遠、最不容易。
稍次的,是學生當下的尊重。這裡的尊重不只是見到教師鞠躬行禮、問安微笑,而是認真對待教師傳授的知識和價值。上課時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完成作業,行有餘力,在課外時間與教師討教切磋商榷。這背後不僅僅是對教師這個人的尊重,還是對教師所象徵的知識傳統和價值的尊重。
在我而言,一位真正的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一定是他(她)經過思索沉澱後最優質的知識,這些知識一定是早已融入了教師的生命,確切影響著教師的行為和判斷。所以教師可貴之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自己的閱歷、判斷和立場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白教師思考的脈絡,供日後參照。在這個意義上,知識的傳授即是生命的傳承,尊重知識即是尊重教師的生命。不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對學生的未來是否有用,對他的人生有無意義,但在這一刻能得到學生的重視,就值得快樂了。
我記得去年學校運動會拔河項目後還有段空餘時間,那時我就想趁機教導一些課外知識(忘了是打算教古文還是經學),就去問看八年級中文高級班有誰感興趣。當時,只有李恩潔同學舉手。我當下就感受到了前文所說的樂,但因為只有一位女生願意學,基於各種無聊的顧慮和自我審查就沒有繼續。
今年年頭也在學校開辦中文辯論班。這是非正式的、只在放學後的空餘時間進行的活動。對學生而言,思辨訓練即陌生又艱苦,也不過是放學後好玩來湊熱鬧罷了,認真訓練的人幾乎沒有,除了黃恩瑜同學。
這位同學沒有高喊“只要辯論班成立就一定來參加”的口號,卻是唯一一位願意為辯論班的成立付出努力的學員。校方對中文辯論班的成立諸多阻撓,國際學校不想令中文相關的教學太強勢太高調而令學生忽略了英文能力是原因之一。於是我決定以實際行動證明學中文辯論不會威脅英文的地位。公共演說與呈現能力正好是思辨訓練的內容之一,於是我讓她背熟一篇英文講稿,在全校師生面前呈現。為此,她一有空閒就拿稿件出來背誦,也願意花時間了解稿件的內容。在幫她籌備的那段時間,我確切感受到教學的快樂。
有極致的樂,必有極致的苦,而教師之最苦在於對學生的無能為力。在學生做錯時,教師無能為力;在學生離開你另尋高枝,你無能為力;在學生成功的故事之中作何角色,你也是無能為力。
教育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是否真心受教,教師可以各種手段誘導威逼,但如果學生不真心接受,即便令學生屈服,也不算成功教育了他(她)。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而完整的人是思想自由、精神獨立的個體。要培育出這樣的個體,就必須把這些價值內化於他的生命,因此,教師的首要原則是把學生當“人”看待。對“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態度是尊重,尊重自由意志,尊重選擇,並相信且幫助他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因此,當學生做錯的時候,教師能做的只是循循善誘,苦口婆心,盡力導正,但如果學生執意不聽,教師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沉淪,然後在事後幫助他們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
因此,當學生對你的教學不感興趣,不想再聽你的勸,半途而廢,選擇了別的可能他們更喜歡或比你更合適更優秀的教師時,你能夠做的就是祝福他們,尊重他們的選擇,畢竟,他們比你更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你在他們的成功故事中扮演什麼角色,有什麼意義,也只能由他們評斷,與你的努力和付出無關。更甚者,你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在他們人生中的定位,永遠處於自己到底是幫了他們還是害了他們的自我懷疑之中。
有人也許會說,那麼尊重學生的自由自主,會不會變成了對他們的放縱。畢竟,學生閱歷淺,更容易做錯選擇。這話有它的道理,但我們又憑什麼確定自己為他們做出的決定又是對他們最好的呢?就算能夠確定,為什麼我們又能篤定地認為失敗和錯誤不會對他們的人生更有意義?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他們也許不知道對自己未來最好的選擇是什麼,但他們肯定需要為這些選擇負責,不論是否出於他們的自由意志。既然結果必然由他們承受,最有資格決定要承受什麼後果的人自然是他們。
無能為力之為苦,在於你必須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學生,對他們傾注自己的生命,但這一切都可能徒勞無功。傾盡所有而一無所得,還有比這更苦的嗎?
綜上三點,當教師的苦樂如何,各位讀者可以自行判斷,若能接受,就為孩子獻出你的心臟吧!
刊於20191007《星洲日报》副刊
編輯曾告知文章太長,會有所刪減,但未料到會改得如此面目全非。當初不過想分享自己的觀點,供更多的讀者參考,順便賺一點稿費,而今世人所見的卻是一篇論證不全、文理不通的文字,實在後悔莫及。
刊於20191007《星洲日报》副刊
編輯曾告知文章太長,會有所刪減,但未料到會改得如此面目全非。當初不過想分享自己的觀點,供更多的讀者參考,順便賺一點稿費,而今世人所見的卻是一篇論證不全、文理不通的文字,實在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