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團結的口號——看《Kartun Anti-Racism》

人之所以脫離自然狀態,進入文明社會,接受部分自由的限制、部分權利的上繳,是為了換取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機會。因為人們都知道,個體的力量終歸有其極限,只有相互合作,才有可能突破這些極限,而事實證明,人們因此成為了這星球上的主宰。“團結就是力量”,也因而成為了許多社會和團體生活的重要追求之一。家族成員要團結,公司員工要團結,國家公民也要團結。

然而,知道團結的重要不代表知道怎麽塑造團結。於是,我們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令團體增加凝聚力、變得更團結?

在我們的經驗裏,有許多用以增進團體情結和歸屬感的活動,比如大學會為新入學的學生辦迎新周、許多公司有團隊建設(team building)活動、新加入社團會有破冰(ice breaking)儀式等。不管我們是內向還是外向,初來乍到,受到人們這麽熱情的款待和歡迎,心中的隔閡多少有所消減。上升到更大的層面如族群和宗教,會有共同的歷史和傳說,也會有傳統習俗和節日。國家層面則有國慶日和各式各樣的電視廣播宣傳以及歷史課。凡此種種,目的都是為了讓身在中的成員感受到自己是團體的一份子,感受到自己與團體中其他的成員是相通的。用更加專業的話語,這是在“促進共同體的想象”。

但這樣就足以促成團結了嗎?若是,如此那麽馬來西亞每年都慶祝國慶日、馬來西亞日,每一位上學的小朋友都需要修讀我國歷史,每個公民都通過本地報章了解國內大小事,大家都覺得自己是馬來西亞人了吧?馬來西亞夠團結了吧?實情卻是,國內各族仍有不小的芥蒂,尤其是在政治權益上的糾紛,更是數十年未解。

換言之,即使有了這些“促進共同體的想象”,也未必能保證共同體的成員合作無間,相互信任。原因在於,這種想象不真實。所謂的不真實並不是因為那是一種想象,畢竟,這種想象帶來的感受是真實的,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也曾促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為“想象的共同體”奉獻生命,和進行殺戮。

不真實,是因為它只虛有其表,只是徒具形式的脆薄空殼,人們總能在生活中找到抽離這種想象的資源與例證。所以,即便國慶日再隆重、再積極地渲染國族情緒,用政治漫畫家祖納(Zunar)的話,“也不過是國旗的派對罷了(kemerdekaan hanyalah pesta bendera)”。

祖納之名在我國恐怕無人不知,就算對我國時政再冷漠的人,也肯定見過他諷刺政府和社會之荒謬的作品。祖納在政黨輪替之前,曾被國陣政府5次逮捕、在《煽動法令》下被控9項罪名,他此前出版的19本作品更一度被查禁,可見其諷刺與批評備受前朝政府忌憚。

本書是祖納最新的作品,重點解析我國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問題,並將之歸咎為國民難以團結的根本原因。祖納在書中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他的觀點,種族主義導致政策和施政有所偏差,造成不公平和不平等。一個不公平、不平等的社會和制度,就算多麽努力“促進共同體的想象”,人們也能確切感受到自己與某些族群不一樣,這樣的想象也自然因為經不起現實的考驗而消散無蹤。

當然,種族主義並非完全是政治人物和政府的問題,身在其中的人民亦需負部分責任。祖納在書中認為我國的教育制度被種族主義侵蝕,這在獎學金制度和大學錄取制度上尤為明顯。當然,祖納在書中大力鞭撻的種族主義集中在馬來族群上,但這不代表種族主義只局限於此而已,這是讀者需要註意的。

提了那麽多問題,那我們的出路在哪裏呢?把現有的偏差糾正過來,就是我們的出路。當然,說著容易,施行卻並非易事,有賴全國上下,政客和人民長期的耕耘、共同的努力。這些努力包括了解不同的族群,相互對話、尋找共識,更重要的是減少謾罵、對立和仇恨。用種族主義對抗種族主義註定是徒然。

團結的口號喊得響亮,自稱馬來西亞人的也大有人在,但不做實事,沒有真正為團結國民而付出努力,口號也始終是口號而已。



刊於《藍視角》20200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