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會圓滿落幕,實在是有賴各方的努力。深齋辯論隊的孩子們做了不少事,否則我這個缺乏行動力的人還真未必能做成。
這場分享會在設計上有待改善,比如在進入正式的分享之前,我應該對余英時作簡單的介紹,否則年輕的學子未必聽過這號人物。此外,也應該在主講人分享完後,先做一個簡單的歸納,好幫助同學們把握重點。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調整的地方。
不過,即便我們設計較為粗糙,還是有很多同學出席,並且大部份都留守到最後,對此我心存感激。
有些話不方便在當場說,只好在分享會結束後,個人的臉書上發發牢騷,說一說為什麼我們非辦這樣的分享會不可。
我在文宣中引用了≪1984≫:誰掌握了過去,就掌握了未來;誰掌握了現在,就掌握了過去。
余英時先生無疑是中國文化和歷史研究的泰斗,他的學術成果,對我們更好、更正確地認識中國文化和歷史有重大的作用。也就是說,他掌握了中國的過去,也就是開啟中國未來的鑰匙。
然而,一般人掌握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開創美好的未來,但有的人(或組織),比如中國共產黨,也希望掌握過去,為自己的專制和暴政尋找正當性。
他們雖然掌握了現在,但由於馬列史觀的缺陷,加上資訊廣泛流通,令這種史觀和意識形態遭到多方的挑戰,他們並未完全掌握過去。這也是為什麼,余英時先生在生前,中共多次招攬,死後則不斷曲解和抹黑他。
中共無疑是掌握了很多資源,久而久之,有可能通過各種抹黑、曲解和謊言,令年輕人誤解或不再認識余英時先生。也通過不斷地洗腦,令新生代缺乏歷史觀念,無法從過去找到抵抗暴政和專制的理論資源。這不僅僅影響中國人,也影響大馬華社。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培養新生代的歷史觀,讓他們至少不會輕易被中共的政治宣傳矇騙。老一輩我們救不了,但可以救救孩子。
這是我非如此不可的最終原因。
最後,如果我認為辦余英時先生作品分享會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我總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成效是什麼?
當我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不可能不在意成效的。而辦余英時先生作品分享會,在一般教書匠看來,完全是徒勞的,因為那麼複雜和艱深的學問,即便大人們都要花很長時間來消化,孩子們又怎麼可能在一兩個小時內充分理解呢?
我的回答有兩層:
1. 我也不覺得一兩個小時孩子們就可以完全把握余英時先生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們能夠讓孩子們意識到課本中的歷史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好的,世上還有許多更厲害的歷史學家,有更好的歷史敘述在等著他們發掘。讓他們知道世界之大,歷史的複雜,這才是分享會最重要的任務。
2. 我們不要小看年輕人,以為我們做不到,他們就一定不行。我帶深齋辯論的這一年裡就意識到,有些我做不來的事情,他們比我更有希望完成。而且,年輕人比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也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善用。他們終將會超越前代,比我們走得更遠、更前。他們的資源除了是越來越普及的科技,還有我們這些前輩。歷史就是後輩不斷超越前輩來推進的,這不僅僅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歷史的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