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mamak的評論水平有待改進。雖然偶爾出現有趣的觀點,但往往都會去到錯的落點。
比如,馬大強悍的原因之一是掌握了辯論界大量的資源,這項觀察是對的。這些資源不僅僅是吸納了優秀辯手、能夠參加國際賽累積經驗那麼簡單。更強大的是,隊伍夠大,就有機會產出更多繼續待在辯論界的人,並且讓大家效仿他們的方法和風格。他們會成為評審、中學乃至大專辯論隊的教練,以及成為比賽的主辦方。
辯論比賽的勝負嚴格來說沒有可量化的標準,即便是專業的辯論人,也可能受到自身對辯論的認知和其他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判斷。因此,即便不是有意為之,強大的辯論隊伍還是會比小隊伍更有優勢。說到底,戰爭比的是綜合國力,軍隊的規模、單兵作戰能力、司令長官的素質等,不過是整體力量的一環。後勤、經濟、宣傳、情報等,也會對戰局有顯著的影響。所以會有“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一說。
當然,更有優勢不證明小隊伍遇到大隊伍就必定沒有勝算。以弱勝強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認識了現況,辯論mamak上有人會認為,應該改變認知,不要假定馬大是最強;有人會抱怨,馬大搶奪了其他學校的資源,很壞!然而,這些都只是承認自己目前對馬大這種江湖大派毫無辦法而已。
抱怨不解決問題,這不必贅言。而要求人們放棄馬大最強的印象,也是不切實際,因為實際上他們就是比較強。而且,否定現況會影響我們對症下藥,更難超越馬大。
認識現況,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問題是,我們小隊伍要如何創抵消大隊伍的優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小隊伍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產出辯論評審、帶隊和辦比賽。我們是無法阻止馬大繼續擴大他的優勢的,唯一可行的做法是跟上腳步,避免差距擴大。
以我的觀察,大部份辯論隊的訓練都將力量集中在怎麼打比賽,卻甚少投放精力在怎麼評比賽、辦比賽和辯論教育的理念的討論上。只有到了近期,多家辯論教育機構的出現,才改變了這現狀。
此外,認識到辯論不僅僅是上場選手之間的比拼,也有利於我們反思隊伍的戰術。具體怎麼改我給不出建議,真的是因人而異,因時制宜。然而,這種自覺至少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評估不同回應和攻防的成效。這一點的改變有多重要,我不知道,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可能會讓我們出現“與評審的判斷落差甚大”的困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