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共定國是」決賽開幕辭

各位同學早上好。

初次跟大家見面,對大家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想問各位一個問題,幫助我了解各位的處境。各位同學,你們覺得自己「自由」嗎?覺得自由的請舉手。

I. 挺好的,大家都很自由。可是這讓我想起盧梭的一句話:「人生而自由,枷鎖卻無處不在。那些自以為能掌控一切的人,比誰都更像奴隸。」

II. 真遺憾,大家都覺得不自由。這令我想起盧梭的一句話:「人生而自由,枷鎖卻無處不在。那些自以為能掌控一切的人,比誰都更像奴隸。」雖然大家感到不自由,但恭喜各位,至少不是奴隸。

我接下來的問題是:「這些枷鎖是什麼?」這個問題要各位回答,就有點過份了。畢竟,我們素未謀面,了解得太深入是不太適合的。我姑且分享我身邊的一些例子,看看各位是否有類似的經驗。

例一:我有個朋友叫小強,他在巴生讀書的時候是住學校宿舍的。他經常跟我說,宿舍的伙食很糟糕,比起吃宿舍的飯,他寧可吃貓糧。除了伙食差,老師還特別嚴厲,他褲子穿反了都要被罵。最廢的是,還不能用手機。就這樣,他住了兩年,終於受不了了,想要搬離宿舍,結果負責老師諸多阻撓。我聽了當下也受不了,對他說:「這樣的宿舍你都住兩年?我們絕交吧。」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他不自由。

例二:我還有一個女生朋友叫如花,她在檳城一所傑出學校讀書。她本來留著一頭長髮,有點小波浪的自然捲,很好看。有一天,傑出學校來了一位新的訓導主任,要求女生的頭髮不能長過衣領。於是,如花轉校了。這個故事的重點是,她不自由。

你們別看我在這裡好像可以什麼都講,但其實有很多東西是我不能說的,包括我不能說什麼以及為什麼不能說。

這些不自由,這些枷鎖,究竟是什麼呢?各位,是「規則」。不論是明文列明的規則,還是社會上約定俗成的共識,都是枷鎖。而這些枷鎖雖然看不見,但它確實無處不在。

「規則」是枷鎖,是不自由的主因,但不自由不一定是壞事。

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 theory)是一套解釋社會如何形成的理論,跟The Big Bang Theory解釋宇宙的形成是一樣的。根據社會契約論,社會的形成是因為人們意識到毫無規範的自由不利於人的生存和發展,於是簽訂契約,自願放棄部份自由,以換取安全的生活環境。

沒有規範的社會,就是所有人與所有人的戰爭。上繳的自由,就是行使暴力的自由。所以馬克思韋伯說,國家就是壟斷了特定領域內合法暴力的機構。

我們的著重點不是在有或沒有自由,而是要什麼自由。不同的自由有不同的價值,對不同的人也有不一樣的份量,要知道什麼樣的「枷鎖」有必要,什麼樣的自由可以被犧牲,就難以避免地需要進行討論。

這就是辯論的意義。

政策實施影響所有人,而目前大部份的政策本質上是由少部分人決定的。這就有可能導致政策的偏頗。所以需要囊擴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政策辯論就是一種制定合理的「枷鎖」工具。

以下稍微介紹一下我們設計的一些理念。

反方必須提出替代方案。反駁或者挑剔一個政策很簡單,咖啡廳裡的安格都能做到,不需要思考都能做到,但這樣的挑剔不一定有道理。不知道什麼才是比較好的方案,很難說某個方案不好。

公投。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提出方案,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應該參與。為了讓大家參與其中,勝負由公投決定。可能有些同學不知道要怎麼選擇,但這很正常的。很多大人其實也不會。不會不是藉口,而是要我們提出指引,幫助人們學習做判斷的理由。所以我們設計了評分表,幫助各位做決定。

接下來有些話是想對校方說的。

「沒有危險的思想,思考本身就是危險的。」

我前面所說的話,所提出的主張,並非當下教育的主流。對部分教育工作者來說,那些主張甚至可能與洪水猛獸一般危險。但即便如此,校方依然支持我們,可見深齋中學相對開明,要是其他學校也能如深齋一樣,那就好了。

希望這不是我們的最後一次,希望多年以後,李恩她們這些學姊學長回到深齋參觀時,還能聽見學弟妹們提起政策辯論賽,還能聽見今年哪一班的誰誰誰給出了很棒的政策。我們今日所做的,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得益。我們不賺錢,也沒有要求比賽中表現優異的同學加入我們的隊伍,為我們四處征戰。雖然現代社會很難看見了,但這種純粹利他的事情,還是有的。

最後引一段詞作結。

「誰若碰到這個她,能為她了了這小心願嗎?無力協助她吧,也願你任由她,騎著世上最終一隻白馬。」

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